苏州市安普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Suzhou Anpu Testing Technology Service Co.,LTD
400-8833-902
180 1349 1318 (微信同号)
1、ISO3834、EN15085、DIN18800、DIN4113、EN1090分别是什么标准?
答:ISO 3834 系列标准是“金属材料熔化焊的质量要求”的国际标准。
EN15085系列标准是“轨道应用-轨道车辆及其部件的焊接”的欧洲标准。
DIN18800系列标准是“钢结构”的德国标准。
DIN4113系列标准是“铝结构”的德国标准。
EN1090系列标准“钢结构和铝结构的施工”的欧洲标准。
2、ISO3834、EN15085、DIN18800、DIN4113、EN1090有什么区别?
答:ISO3834规定了金属材料熔化焊焊接方法的质量要求,此标准可适用于所用熔化焊的生产企业;EN15085、DIN18800、DIN4113、EN1090仅适用特定领域。
EN15085、DIN18800、DIN4113、EN1090对于焊接的基础要求,均规定应满足ISO3834相关要求。
3、焊接企业想取得国际资质(ISO3834、EN15085、EN1090),需具备什么条件?
答:焊接企业想取得国际资质(ISO3834、EN15085、EN1090),需要满足的条件很多,如:
² 人员方面,焊工必须具备ISO9606-1或ISO9606-2资质,焊接操作工必须具备EN1418或ISO14732资质,焊接责任人员(焊接监督人员)必须具备国际焊接工程师(IWE)或国际焊接技术员(IWT)或国际焊接技师(IWS)等资质,无损检测人员必须具备EN473或ISO9712资质等;
² 焊接工艺评定必须按照ISO 15614系列标准进行,焊接工艺规程必须满足ISO15609的要求等;
除此之外,还要满足材料、设备、厂房等方面的要求。我们会在企业认证咨询时帮助企业满足这些条件,但前提条件是企业具有资质的焊接责任人员(焊接监督人员),如国际焊接工程师(IWE)或国际焊接技术员(IWT)或国际焊接技师(IWS)等。
4、焊接工艺评定对厚度的要求?
(1)对接焊缝适用于焊件厚度
² 评定试件厚度为1.5≤δ<8(mm)时,适用于焊件厚度的范围规定是:下限值为1.5mm,上限值为2δ,且不大于12mm。
² 评定试件厚度为8≤δ≤40(mm)时,适用于焊件厚度的范围规定是:下限值0.75 δ,上限值1.5δ。评定试件当厚度大于40mm,上限值不限。
(2)角接焊缝适用于焊件厚度:已进行评定的角接接头厚度δ,适用于焊件厚度的范围与对接接头厚度规定相同,但试件厚度按下列规定计算:
1)板一板角焊缝试件厚度为腹板的厚度。
2)管板角焊缝试件厚度为管壁厚度。
3)管座角焊缝试件厚度为支管壁厚度。
此外,埋弧焊双面焊、小径厚壁等要仔细查规程,按规程执行
5、ISO3834标准分几个等级,三者之间有何关系,应如何正确选择等级?
答:ISO3834标准分3个等级,分别为:
ISO 3834-2 完整质量要求
ISO 3834-3一般质量要求
ISO 3834-4 基本质量要求
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当某个制造商满足了某个特定的质量等级时,则可视其也满足了所有更低的质量等级要求而勿需做进一步的验证(如:满足ISO 3834-2 完整质量要求的制造商也满足了ISO 3834-3一般质量要求和ISO 3834-4 基本质量要求)
不同等级的选择应依据:
——安全临界产品的范围和重要性;
——制造的复杂性;
——制造产品的范围;
——所用不同材料的范围;
——可能产生冶金问题的范围;
——对生产操作带来影响的制造缺欠(如:错边、变形或焊接缺欠)范围。
6、焊接企业想取得ISO3834认证,是否需要先取得ISO9000认证?
答:ISO3834标准及认证规范对于此项没有强制要求。
7、一般情况下什么样的人员可以作为,焊接认证企业的焊接责任人员(焊接监督)?
答:根据企业认证级别不同,所要求的焊接责任人员级别也不同。一般情况下焊接责任人员的资质分为4个级别:
工程师级别(国际焊接工程师,欧洲焊接工程师);
技术员级别(国际焊接技术员,欧洲焊接技术员);
技师级别(国际焊接技师,欧洲焊接技师);
工长级别(国际焊接技士)。
8、焊接责任人员的任务和职责应如何划分?
答:应按照ISO14731标准对任务和职责进行划分。
9、焊接企业资格认证的评审工作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评审工作主要分为三部分:文件评审,现场评审和焊接责任人员的专业谈话。
10、ISO3834和EN15085焊接企业资格认证对设备及设施有何要求?
答:ISO3834规定设备应适合于所涉及的应用目的。
EN15085规定焊接企业必须具备满足EN ISO3834 的合适的技术装备。另外对于轨道车辆及其部件制造还应满足下列附加需要:
-有屋顶、干燥、通风和明亮的车间和工位;
-用于存放焊接材料和焊接辅助材料的干燥的库房;
-对于不同组别材料的加工(例如铝、不锈钢)必须针对每种材料组别使用单独的工具、加工设备以及装备,或在加工前对其进行清洁;
-足够的能源供应
-如果不具备合适的检验设备,必须和外部检验机构(检验实验室符合EN ISO/IEC17025)进行合同约定;
-用于运输和旋转部件的起重装置;
-工作平台;
-旋转装置,以便在利于施焊的位置进行焊接;
-焊接组装的夹具(例如地板、侧墙、端墙和车顶、底架、转向架、箱体和油箱);
-调修设备;
-在对铝或不锈钢进行焊接时进行防护,能够远离可能降低材料耐腐蚀性或者焊缝质量的灰尘、飞溅和烟气。
11、ISO3834-2与EN15085-2有什么区别?
答:ISO3834-2是金属材料熔化焊的质量要求——第二部分:完整质量要求,此标准适用于所用金属材料熔化焊的生产企业;而EN15085-2是针对轨道车辆及其部件的焊接企业资格认证,限制了生产领域,基本的质量体系还是建立在ISO3834之上,但有了很多具体的要求,例如,焊接人员资质和数量的要求、无损检测人员的资质要求等。
12、焊接企业的图纸是母公司或主承包商提供的,该企业是否需要进行焊接技术评审?
答:有必要。首先,不可能保证外来图纸就没有错误;其次外来设计在实际生产中所需要的焊接工作量,工装是否本企业满足等,都需要提前考虑评审,在设计评审中还要总结出,所要在开工之前完成的工作试件数量。
13、焊接工艺评定是什么?如何做?
答:焊接工艺评定是为了验证企业焊接产品所使用的焊接工艺,包括所使用的母材与填充材料,焊剂,保护气体等,也包括主要的焊接参数,如焊接电流、焊接电压、焊接速度等,是否能够焊出合格的产品。从工艺方法上保证企业的产品的质量。
做焊接工艺评定时,首先由企业的焊接工程师编制一份预备焊接工艺规程(pWPS),然后让焊工在该pWPS的指导下焊接试件,然后对该试件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必要的无损检测和破坏性检测,如果检测结果均合格,说明该焊接工艺是合格的,企业可以按照该焊接工艺进行生产。
14、WPS是什么?WPQR是什么?它们是什么关系?
答:WPS是焊接工艺规程的英文缩写,WPQR是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的英文缩写。WPS必须有支持它的WPQR才可以用于生产。在一份WPQR的指导下,可以编制很多WPS。
15、WPQR的有效期为多少?
答:如果技术和质量管理条件不发生变化,WPQR可以一直有效,但生产条件和焊接管理发生变化,一般要求重新做。
16、焊接工艺评定包括哪些检测项目?
1)焊缝外观检查:检查焊缝焊接是否有缺陷,焊缝形状是否缺陷。
2)焊缝的无损检测:无损检测可以检测出样品哪个位置、部位存在缺陷,因为这些缺陷在理化测试时会影响测试结果,可以以无损检测的结果,有效的避开缺陷取样,为此列入检验项目中是应该的。
3)拉伸测试:按照标准厚度取样,焊缝余高需以机械的方式去除,与母材平齐。每个试样的抗拉强度不低于母材的下限。异种钢试样的抗拉强度不低于较低的一侧母材的下限。
4)弯曲试验:可分为横向面弯、背弯,纵向面弯、背弯,横向侧弯。试样余高以机械方式去除,保持母材原石表面,咬边和焊根缺口不允许去除。影响弯曲试验三要素:试样宽厚比、弯曲角度和弯轴直径。
5)冲击试验:一般情况下,只要厚度足够,则需要进行冲击试验,若厚度不足取样时,则可不做。评定合格要求时,三个试样的平均值不应低于相关技术标准文件要求的下限值,其中一个不低于规定值的70%。
6)金相实验与硬度试验:按照产品或标准要求进行测试和评定。
服务背景
欧盟RoHS 1.0:2006年欧盟立法制定一项强制性标准RoHS指令,主要用于规范电子电气产品的材料及工艺标准,目的在于消除电子电气产品中的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和多溴联苯醚共6项物质。并重点规定了镉的含量不能超过0.01%
欧盟RoHS 2.0:2015年欧盟在其官方公报上发布指令(EU) 2015/863 对 RoHS 2.0 (2011/65/EU)附录 II 进行修订,正式将四种邻苯二甲酸酯 (DEHP、BBP、DBP、DIBP) 列入 RoHS 2.0 列入附录 II 中,至此附录II共有十项强制管控物质。指令发布后,欧盟各成员国需在 2016年12月31日前将此指令转为各国的法规并执行。
国推RoHS: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19年23号公告《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合格评定制度实施安排》规定(以下简称《实施安排》)。2019年11月1日后出厂、进口的列入《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达标管理目录 (第 一 批)》的产品, 应满足《实施安排》要求。
管控范围
所有电子、电器、医疗、通信、玩具、安防信息等产品,它不仅包括整机产品,而且包括生产整机所使用的零部件、原材料及包装件,关系到整个生产链.
测试原则
将产品根据材质进行拆分,以不同的材质分别进行有害物质的检测。一般来说: ·
金属材质需测试四种有害金属元素如(Cd镉/Pb铅/Hg汞/Cr6+六价铬);
塑胶材质除了检查这四种有害重金属元素外还需检测溴化阻燃剂(多溴联苯PBB/多溴二苯醚PBDE)
RoHs检测项目
版本 | 管控元素 | 应用 | 有害物质限量 (mg/kg) |
欧盟RoHS 1.0 | 铅(Pb) | 添加剂、包装件、塑料稳定剂及国化剂、染科、颜科、焊线、电子陶瓷、玻璃部件、电池原料等 | 1000 |
汞(Hg) | 电源线、电线及开关触点等 | 1000 | |
镉(Cd) | 外壳的表面处理:池、相片材料、表面处理材料、焊料、油漆、染料、电子陶等 | 100 | |
六价铬(Cr6+) | 外壳的表面处理:相片材料、表面处理材料、焊料、油漆、染料、电镀液、防锈剂、鞣革、电池、催化剂、防腐剂、颜料等 | 1000 | |
多溴联苯(PBB) | 塑料与印刷电路板之耐燃剂 | 1000 | |
多溴联苯醚(PBDE) | 塑料、橡胶与印刷电路板之耐燃剂 | 1000 | |
欧盟RoHS 2.0增加项目 | 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 | 用于可塑性材料(塑料、油墨等)增塑剂等 | 1000 |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 | 增塑剂,用于可塑性材料(塑料、油墨等) | 1000 | |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 增塑剂,用于可塑性材料(塑料、油墨等) | 1000 | |
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BP) | 增塑剂,用于可塑性材料(塑料、油黑等) | 1000 |
由于网站篇幅有限,我们只对服务范围和项目以及标准进行部分列举,如果您有更多需要或疑问,欢迎致电苏州安普检测我们或联系我们的在线客服,给您提供详细介绍。
焊接工艺评定工作是整个焊接工作的前期准备。焊接工艺评定工作是验证所拟定的焊件及有关产品的焊接工艺的正确性而进行的试验过程和结果评价。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经常说的焊接工艺评定中的pWPS、PQR、WPS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pWPS
(1) 预焊接工艺规程(pWPS)是为进行焊接工艺评定所拟定的焊接工艺文件。pWPS应按照标准进行评定。
(2) 一份完整的pWPS应包括所采用的每一种焊接方法、所有的通用焊接因素和专用焊接因素中的重要因素、补加因素和次要因素。在pWPS中应注明所支持的焊接工艺评定记录文件-焊接工艺评定报告(PQR)。
(3) 根据制造单位的需要pWPS的格式可以是文字式的或表格式的。NB/T 47014标准推荐的表格见其附录F:《焊接工艺评定表格推荐格式》,它可作为pWPS的一种指南,它包括以下焊接方法所需要的数据:SMAW、SAW、GTAW、GMAW和FCAW。这一表格仅是一种引导,并没有列出其他焊接方法所需要的全部数据,也不太适用于多种焊接方法联合使用的焊接工艺规程。
(4) pWPS由制造单位的焊接责任工程师审核,技术负责人批准。
值得注意的是,该推荐表格并没有包括上述焊接方法的全部焊接工艺评定因素,因此在每一类焊接工艺评定因素下都有一栏“其他”,在填写pWPS时,应将没有包含的焊接工艺评定因素填写进去。
PQR
(1) PQR是记载验证性试验及其检验结果,对拟定的预焊接工艺规程(pWPS)进行评价的报告。PQR是焊接工艺评定试件焊接时所用的焊接数据的实际记录。PQR是焊接试件时记载焊接因素的记录,它同时附有试样的试验结果。
(2)一份完整的PQR,对每一种焊接方法记录下用于试件焊接时的全部通用因素和专用因素中的重要因素和补加因素。试件焊接时的次要因素是否记录,由制造单位确定。
(3) PQR由制造单位的焊接责任工程师审核,技术负责人批准,并经监检人员签字确认后存入档案。其目的是制造单位对试件焊接时焊接因素记录的真实性确认,对力学性能和弯曲性能试验结果是否符合标准进行确认。
(4)原则上PQR是不允许更改的,但允许对其进行编辑上的更改或补充。编辑上的更改是指诸如母材或者填充金属的类别号误用等;补充是指由于规范的修改引起的变化,诸如母材和填充金属类别号发生变化,有了新的类别号等。PQR的所有变更都应进行确认(包括日期)。
(5) PQR的推荐表格见NB/T 47014的附录F,它是PQR的一个指南,它要求至少包括焊接时的通用因素和专用因素中的重要因素和补加因素,在PQR中还应填写试验的类型、数量和结果。标准推荐表格不太适用于一个试件上兼用多种焊接方法的情况。
(6)由于PQR是pWPS的支持性文件,供有关人员查阅。对焊工和焊机操作工无需提供PQR。
(7)一份WPS可能有多份PQR支持,一份PQR也可能支持多份WPS。
WPS
(1) WPS是根据合格的焊接工艺评定报告(PQR)编制的,用于产品施焊的焊接工艺文件。WPS也是为焊工和焊机操作工按照规范要求制造产品提供指导的书面文件。WPS应是按照规范进行了评定的,并得到POR支持的焊接工艺文件。WPS用于对焊工和焊机操作工提供指导以保证符合规范要求。
(2)为了适应生产的需要,可以变更WPS中的次要因素,而不必重新评定,但需要附有相关文件,文件可以是WPS的修正页,或用新的WPS代替。
(3)用于焊接产品的WPS应当由制造单位的焊接责任工程师审批。
生物降解指材料在生物体内通过溶解、酶解、细胞吞噬等作用,在组织长入的过程中不断从体内排出,修复后的组织完全替代植入材料的位置,而材料在体内不存在残留的性质。
检测范围
垃圾袋、化学品生物降解、塑料生物降解、农膜生物降解、包装材料、聚乳酸膜袋、生物填料、聚合物、生物降解材料、降解袋、有机物生物降解、医用镁合金、织物等。
检测项目 | 接种物来源 | 检测标准 | 样品量 | 样品要求 |
崩解试验(生物崩解) | 生物质废弃物 | 材料在特定微生物作用下潜在生物分解和崩解能力的评价 在定义堆肥化中试条件下塑料材料崩解程度的测定 GB/T 19811-2005/ISO 16929:2002 | 测试崩解程度和堆肥分析样品量为2.5kg;测试崩解程度、堆肥分析和毒性试验则样品量为15kg | |
ISO 16929:2019 Plastics -- Determination of the degree of disintegration of plastic materials under defined composting conditions in a pilot- scale test | ||||
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 | 需氧堆肥 | 受控堆肥条件下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的测定 采用测定释放的二氧化碳的方法 第1部分:通用方法 GB/T 19277.1-2011 | 400g(干重不少于300g) | 待测样品不影响供气系统(如粘性大、水分含量大于90%等因素可能会影响供气系统,造成降解结果偏低),在试验条件下无抑制微生物生长作用 |
ISO 14855-1:2012 Determination of the ultimate aerobic biodegradability of plastic materials under controlled composting conditions — Method by analysis of evolved carbon dioxide —Part 1:General method | ||||
ASTM D5338-15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erobic Biodegradation of Plastic Materials Under Controlled Composting Conditions, Incorporating Thermophilic Temperatures | ||||
土壤 | 土壤中塑料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测定 采用测定密闭呼吸计中需氧量或测定释放的二氧化碳的方法 GB/T 22047-2008 | 100g | / | |
生物分解 | 需氧活性污泥和水性培养液 | 水性培养液中材料最终需氧生物分解能力的测定 采用测定密闭呼吸计中需氧量的方法 GB/T 19276.1-2003 | 100g | / |
厌氧消化污泥 | 塑料 受控污泥消化系统中材料最终厌氧生物分解率测定 采用测量释放生物气体的方法 GB/T 38737-2020 | 400g(干重不少于300g) | 需要提供待测样品的具体信息,如各组分含量或分子式、毒性资料等 | |
厌氧高固体堆肥 | 塑料 在高固体份堆肥条件下最终厌氧生物分解能力的测定 采用分析测定释放生物气体的方法 GB/T 33797-2017 | 400g(干重不少于300g) | 需要提供待测样品的具体信息,如各组分含量或分子式、毒性资料等 | |
ISO 15985:2014 Plastics — Determination of the ultimate anaerobic biodegradation under high-solids anaerobic-digestion conditions — Method by analysis of released biogas | ||||
ASTM D5511-18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 ||||
厌氧消化污泥和水性培养液 | 塑料 在水性培养液中最终厌氧生物分解能力的测定 通过测量生物气体产物的方法 GB/T 32106-2015 | 100g | 需要提供待测样品的具体信息,如各组分含量或分子式、毒性资料等 | |
真菌试验 | 土壤 | 材料在特定微生物作用下潜在生物分解和崩解能力的评价 GB/T 19275-2003 | 不少于1m2 | 样品有较大的表面积,可裁剪成5cm*5cm,厚度不超过0.5mm的正方形大小 |
细菌试验 | ||||
土壤填埋试验 | ||||
真菌生长试验 | ISO 846:2019 Plastics — Evaluation of the action of microorganisms | |||
抑菌效果试验 | ||||
细菌试验 | ||||
土壤填埋试验 | ||||
生物降解性 | 需氧活性污泥和水性培养液 | 水处理剂可生物降解性能评价方法 - CO2 生成量法 GB/T 20778-2006 | 100g | 需提供待测样品的具体信息,如分子式、主要成分组成比例、纯度、水中溶解度、碳含量、毒性资料等 |
厌氧消化污泥和水性培养液 | 《化学品 有机物在消化污泥中的厌氧生物降解性 气体产量测定法》 GB/T 27857-2011 | 100g | 需提供待测样品的具体信息,如分子式、主要成分组成比例、纯度、水中溶解度、碳含量、毒性资料等 | |
快速生物降解性 二氧化碳产生试验 | 有氧活性污泥和水性培养液 | 《化学品 快速生物降解性 二氧化碳产生试验》 GB/T 21856-2008 | 100g | 需提供待测样品的具体信息,如分子式、主要成分组成比例、纯度、水中溶解度、碳含量、毒性资料等 |
蚯蚓急性毒性试验 | / | 《化学品 蚯蚓急性毒性试验》 GB/T 21809-2008 | 为生物崩解试验(GB/T 19811)后的样品与堆肥混合物 | 崩解程度大于90% |
《化学品测试方法:生物系统效应卷》(第二版,环境保护部化学品登记中心, 2013 年)蚯蚓急性毒性试验 207 | ||||
《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 第15部分:蚯蚓急性毒性试验》 GB/T 31270.15-2014 | ||||
陆生植物 生长活力试验 | 《化学品 陆生植物 生长活力试验》 GB/T 27851-2011 | |||
非靶标植物影响试验 | 《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 第19部分:非靶标植物影响试验》 GB/T 31270.19-2014 | |||
蚯蚓急性毒性 | / | OECD guideline for testing of chemicals Test No. 207: Earthworm, Acute Toxicity Tests | 为生物崩解试验后的样品与堆肥混合物 | 崩解程度大90% |
出苗与幼苗试验 | / | OECD guideline for testing of chemicals Test No. 208: Terrestrial Plant Test: Seedling Emergence and Seedling Growth Test | ||
生物降解性 | / | 纺织品 非织造布可生物降解性能的评价 二氧化碳释放测定法 GB/T 33616-2017 | 100g | / |
崩解试验 | 包装与包装废弃物 第7部分 生物降解和堆肥 GB/T 16716.7-2012 | 15kg(含生态毒性所需样品量) | / | |
生态毒理效果 | ||||
挥发性固体 | / | 20g | ||
生物降解性 | 400g(干重不少于300g) | |||
总金属、有毒和有害物质 | / | 10g | ||
生物降解性能-有机成分 | / | 生物降解塑料购物袋 GB/T 38082-2019 | 20g | 生物降解指标不少于 400g(干重不少于 300g) |
生物降解性能-生物分解率 | / | 400g(干重不少于300g) | ||
重金属含量 | / | 全生物降解物流快递运输与投递用包装塑料膜、袋 GB/T 38727-2020 | / | / |
生物分解率 | / | / | / | |
气味 | / | 包装材料及制品气味的评价 GB/T 35773-2017 | / | / |
崩解率 | / | 生物降解饮用吸管 GB/T 41008-2021 | / | / |
生物降解率(生物分解率) | / | / | / | |
降解产物生态毒性试验 | / | / | / | |
总金属、有毒和有害物质 | / | 一次性纸制品降解性能评价方法 GB/T 39951-2021 | 10g | |
生物分解性能试验 | / | 400g | ||
崩解程度试验 | / | 3kg(含生态毒性所需样品量) | ||
生态毒性试验 | / | |||
生态毒性 | / | 可堆肥塑料技术要求 GB/T 28206-2011 | / | / |
总有机碳 | / | 水质总有机碳的测定 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HJ 501-2009 | 300mL | |
抗菌性能、抗菌耐久性能 | / | 抗菌陶瓷制品抗菌性能 JC/T 897-2014 | 样品尺寸:(50±2)mm×(50±2)mm,厚度不大于10mm。抗菌陶瓷样品不少于24片。成分一致不含抗菌成分的样品(对照)12片 | |
菌落总数 | /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 GB 4789.2-2016 | 5*25g | / |
重金属含量(As、Cd、Co、Cr、Cu、Hg、Ni、Mo、Pb、Se、Zn) | / | 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 GB/T 18006.3-2020 | 10g | / |
氟含量 | / | / | ||
挥发性固体含量 | / | 20g | / | |
可堆肥降解性能-生物分解率 | / | 400g(干重不少于300g) | ||
可堆肥降解性能-崩解率 | / | 15kg(含生态毒性所需样品量) | ||
生态毒性试验 | / |
降解性测试方法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DSC)、核磁共振(NMR)、吸水率、接触角分析、热失重(TGA)、裂解-气质联用仪(Py-GC-MS)、X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
金相分析中的金相组织都有哪些?
金相分析是金属材料试验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采用定量金相学原理,由二维金相试样磨面或薄膜的金相显微组织的测量和计算来确定合金组织的三维空间形貌,从而建立合金成分、组织和性能间的定量关系。
1.奥氏体
定义: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γ-Fe中的固溶体,仍保持γ-Fe的面心立方晶格特征:奥氏体是一般钢在高温下的组织,其存在有一定的温度和成分范围。有些淬火钢能使部分奥氏体保留到室温,这种奥氏体称残留奥氏体。奥氏体一般由等轴状的多边形晶粒组成,晶粒内有孪晶。在加热转变刚刚结束时的奥氏体晶粒比较细小,晶粒边界呈不规则的弧形。经过一段时间加热或保温,晶粒将长大,晶粒边界可趋向平直化。铁碳相图中奥氏体是高温相,存在于临界点A1温度以上,是珠光体逆共析转变而成。当钢中加入足够多的扩大奥氏体相区的化学元素时,Ni,Mn等,则可使奥氏体稳定在室温,如奥氏体钢。
|
| ![]()
|
2. 铁素体
定义:碳与合金元素溶解在a-Fe中的固溶体
特征:亚共析钢中的慢冷铁素体呈块状,晶界比较圆滑,当碳含量接近共析成分时,铁素体沿晶粒边界析出。
|
| ![]()
|
3. 渗碳体
定义:碳与铁形成的一种化合物
特征:渗碳体不易受硝酸酒精溶液的腐蚀,在显微镜下呈白亮色,但受碱性苦味酸钠的腐蚀,在显微镜下呈黑色。渗碳体的显微组织形态很多,在钢和铸铁中与其他相共存时呈片状、粒状、网状或板状。
(1)在液态铁碳合金中,首先单独结晶的渗碳体(一次渗碳体)为块状,角不尖锐,共晶渗碳体呈骨骼状
(2)过共析钢冷却时沿Acm线析出的碳化物(二次渗碳体)呈网结状,共析渗碳体呈片状
(3)铁碳合金冷却到Ar1以下时,由铁素体中析出渗碳体(三次渗碳体),在二次渗碳体上或晶界处呈不连续薄片状。
| ![]()
|
|
4. 珠光体
定义:铁碳合金中共析反应所形成的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特征:珠光体的片间距离取决于奥氏体分解时的过冷度。过冷度越大,所形成的珠光体片间距离越小。
(1)在A1~650℃形成的珠光体片层较厚,在金相显微镜下放大400倍以上可分辨出平行的宽条铁素体和细条渗碳体,称为粗珠光体、片状珠光体,简称珠光体。
(2)在650~600℃形成的珠光体用金相显微镜放大500倍,从珠光体的渗碳体上仅看到一条黑线,只有放大1000倍才能分辨的片层,称为索氏体。
(3)在600~550℃形成的珠光体用金相显微镜放大500倍,不能分辨珠光体片层,仅看到黑色的球团状组织,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放大10000倍才能分辨的片层称为屈氏体。
| ![]()
|
5. 上贝氏体
定义:过饱和针状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渗碳体在铁素体针间
特征:过冷奥氏体在中温(约350~550℃)的相变产物,其典型形态是一束大致平行位向差为6~8od铁素体板条,并在各板条间分布着沿板条长轴方向排列的碳化物短棒或小片;典型上贝氏体呈羽毛状,晶界为对称轴,由于方位不同,羽毛可对称或不对称,铁素体羽毛可呈针状、点状、块状。若是高碳高合金钢,看不清针状羽毛;中碳中合金钢,针状羽毛较清楚;低碳低合金钢,羽毛很清楚,针粗。转变时先在晶界处形成上贝氏体,往晶内长大,不穿晶。
|
6. 下贝氏体
定义:同上,但渗碳体在铁素体针内
特征:过冷奥氏体在350℃~Ms的转变产物。其典型形态是双凸透镜状含过饱和碳的铁素体,并在其内分布着单方向排列的碳化物小薄片;在晶内呈针状,针叶不交叉,但可交接。与回火马氏体不同,马氏体有层次之分,下贝氏体则颜色一致,下贝氏体的碳化物质点比回火马氏体粗,易受侵蚀变黑,回火马氏体颜色较浅,不易受侵蚀。高碳高合金钢的碳化物分散度比低碳低合金钢高,针叶比低碳低合金钢细。
| ![]()
|
7. 粒状贝氏体
定义:大块状或条状的铁素体内分布着众多小岛的复相组织
特征:过冷奥氏体在贝氏体转变温度区的最上部的转变产物。刚形成时是由条状铁素体合并而成的块状铁素体和小岛状富碳奥氏体组成,富碳奥氏体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可能全部保留成为残余奥氏体;也可能部分或全部分解为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珠光体或贝氏体);最可能部分转变为马氏体,部分保留下来而形成两相混合物,称为M-A组织。
|
|
8. 无碳化物贝氏体
定义:板条状铁素体单相组成的组织,也称为铁素体贝氏体
特征:形成温度在贝氏体转变温度区的最上部。板条铁素体之间为富碳奥氏体,富碳奥氏体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也有类似上面的转变。无碳化物贝氏体一般出现在低碳钢中,在硅、铝含量高的钢中也容易形成。
|
9. 马氏体
定义:碳在a-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特征:
(1)板条马氏体:尺寸大致相同的细马氏体条定向平行排列,组成马氏体束或马氏体领域;在领域与领域之间位向差大,一颗原始奥氏体晶粒内可以形成几个不同取向的领域。由于板条状马氏体形成的温度较高,在冷却过程中,必然发生自回火现象,在形成的马氏体内部析出碳化物,故它易受侵蚀发暗。
(2)针状马氏体,又称片状马氏体或高碳马氏体,它的基本特征是:在一个奥氏体晶粒内形成的第一片马氏体片较粗大,往往贯穿整个晶粒,将奥氏体晶粒加以分割,使以后形成 的马氏体大小受到限制,因此片状马氏体的大小不一,分布无规则。针状马氏体按一定 方位形成。在马氏体针叶中有一中脊面,碳量越高,越明显,且马氏体也越尖,同时在马氏体间伴有白色残留奥氏体。
| ![]()
|
|
10. 莱氏体
定义:奥氏体与渗碳体的共晶混合物
特征:呈树枝状的奥氏体分布在渗碳体的基体上。
|
11. 回火马氏体
定义:马氏体分解得到极细的过渡型碳化物与过饱和(含碳较低)的a-相混合组织
特征:它由马氏体在150~250℃时回火形成。这种组织极易受腐蚀,光学显微镜下呈暗黑色针状组织(保持淬火马氏体位向),与下贝氏体很相似,只有在高倍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极细小的碳化物质点。
|
|
12. 回火屈氏体
定义:碳化物和a-相的混合物
特征:它由马氏体在350~500℃时中温回火形成。其组织特征是铁素体基体内分布着极细小的粒状碳化物,针状形态已逐渐消失,但仍隐约可见,碳化物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分辨,仅观察到暗黑的组织,在电镜下才能清晰分辨两相,可看出碳化物颗粒已明显长大。
| ![]()
|
13. 回火索氏体
定义:以铁素体为基体,基体上分布着均匀碳化物颗粒
特征:它由马氏体在500~650℃时高温回火形成。其组织特征是由等轴状铁素体和细粒状碳化物构成的复相组织,马氏体片的痕迹已消失,渗碳体的外形已较清晰,但在光镜下也难分辨,在电镜下可看到的渗碳体颗粒较大。
| ![]()
|
14. 球状珠光体
定义:由铁素体和粒状碳化物组成
特征:经球化退火获得,渗碳体成球粒状分布在铁素 体基体上;渗碳体球粒大小,取决于球化退火工艺,特别是冷却速度。球状珠光体可分为粗球状、球状和细球状和点状四种珠光体。
|
15. 魏氏组织
定义:如果奥氏体晶粒比较粗大,冷却速度又比较适宜,先共析相有可能呈针状(片状)形态与片状珠光体混合存在,称为魏氏组织
特征:亚共析钢中魏氏组织的铁素体的形态有片状、羽毛状或三角形,粗大铁素体呈平行或三角形分布。它出现在奥氏体晶界,同时向晶内生长 过共析钢中魏氏组织渗碳体的形态有针状或杆状,它出现在奥氏体晶粒的内部。
![]()
|
|
试样的选取是金相分析的第一步。试样选取好坏直接决定了实验结果的好坏,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一般而言,试样的选取分为试样的取样部位及检验面的选择、试样截取过程、试样的尺寸选择,而对于形状特殊或尺寸细小不易握持的试样,还要进行镶嵌或机械夹持。下面详述金相试样选取的四个过程。
一、试样的取样部位及检验面选择
取样部位及检验面的选取需根据分析材料的特点、加工工艺以及热处理过程而确定。而生产中常规检验所用试样的取样部位、形状、尺寸都有明确的规定。
1、研究失效分析材料,应该根据其失效的原因,分别在材料失效部位和完好部位取样,以便于对比分析。
2、研究样品为铸件,必须从表面到心部,从上部到下部观察其组织差异,以了解偏析情况,以及缩孔疏松及冷却速度对组织的影响。
3、轧制型材或锻件取样应考虑表层有无脱碳、折迭等缺陷,以及非金属夹杂物的鉴定。所以要在横向和纵向上截取试样,横向试样主要研究表层缺陷及非金属夹杂物的分布,对于很长的型材应在两端分别取样,以便比较夹杂物的偏析情况,纵向试样主要研究夹杂物的形状;鉴别夹杂物的类型,观察晶粒粒长的程度,估计逆性形变过程中冷变形的程度。
4、热处理后的零件由于其金相组织均匀,可以截取任一截面的试样,但表面化学热处理和镀层部件取样应垂直于表面,以便观察其组织和测试其厚度。
金相试样取样部位确定以后,应进一步确定那一个试样面作为磨面。一般在研究结果或检验报告上所列金相图片,必须说明试样截取的部位与金相磨面的方向,有些情况下还应该绘图示意标出。
二、试样截取方式
取样时,根据被检验材料的软硬程度采取不同的方法:
1、对于硬度较低的材料,可以用锯、车、刨等加工方法;
2、对于硬度较高的材料,可以用砂轮切片机切割或电火花切割等方法。
3、对于硬而脆的材料,可以用锤击方法。
4、在大工件上取样,可用氧气切割等方法。
5、在用砂轮切割或电火花切割时,应采取冷却措施,以免试样因受热而引起组织变化。
三、试样尺寸
金相试样的大小以便于握持、易于磨制为准。通常显微试样为直径15mm、高15~20mm的圆柱体或边长为15~25mm的立方体。
四、试样镶嵌
对于形状特殊或尺寸细小不易握持的试样,如带、丝、片、管,制备试样,要进行镶嵌或机械夹持。镶嵌分冷镶嵌和热镶嵌二种。
做评定的那种材料的采购规范或者材料标准里面一般都有的,有的没要求做评定就需要跟采购方协商。
试块厚度参数是依据评定标准,按你需要的评定厚度来确定的,尺寸长宽只要能取够试样就行,自己设定。
工艺参数要自己确定,评定标准里有推荐格式。
安普检测成立于2013年,总部在深圳,另分别在东莞、广州、湖南长沙等地区设立了办事处,借助科学的检测分析标准或方法、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精密的仪器设备,以及"独立公正,准确快捷"的服务理念,帮助客户解决在产品研发、生产、贸易等环节遇到的各种工程、科学和技术问题。
安普检测长期致力于为多领域客户提供一站式检测服务及绿色解决方案,凭借准确、高效、专业的检测服务,“精于检验、专于检测、卓于认证、诚于服务”的服务宗旨,协助企业全面提升产品品质!
检测方法:
物理性能:磁性能、电性能、热性能、抗氧化性能、耐磨、盐雾、腐蚀、密度、热膨胀系数、弹性模量、硬度;
化学性能:大气腐蚀、晶间腐蚀、应力腐蚀、点蚀、腐蚀疲劳、人造气氛腐蚀;
力学性能:拉伸、弯曲、屈服、疲劳、扭转、应力、应力松弛、冲击、磨损、硬度、耐液压、拉伸蠕变、扩口、压扁、压缩、剪切强度等;
工艺性能:细丝拉伸、断口检验、反复弯曲、双向扭转、液压试验、扩口、弯曲、卷边、压扁、环扩张、环拉伸、显微组织、金相分析;
无损检验:X射线无损探伤、电磁超声、超声波、涡流探伤、漏磁探伤、渗透探伤、磁粉探伤
失效分析:断口分析、腐蚀分析等;
金相检验:宏观金相、微观金相;
如何判断是否是304不锈钢:
一、药水检测,准备一瓶304不锈钢检测药水,费用几十元,不锈钢检测液在2-3分钟内即可出效果,拿着药水带的颜色对照条进行对比,根据变色时间,判定不锈钢型号,10秒左右变红的为普通201不锈钢(锰超标);50秒左右变红的为正宗201不锈钢(锰超标);1分钟左右变红的为202不锈钢(锰超标);301不锈钢在2-3分钟内会变红,不过颜色很浅,需要仔细看;3分钟内颜色无任何变化,底部颜色略微变深就是304不锈钢。
二、磁性辨别304不锈钢,304不锈钢属于奥氏体型,奥氏体型是无磁或弱磁性,就表明是304不锈钢,如果表象很强的磁性,说明不是304不锈钢,次方法有一定的缺陷,就是质量次一点的200系列不锈钢容易产生混淆。磁性辨别方法可以和其他方法配合使用。
1、用硫酸铜鉴别
将钢材上的氧化层除去,放上一滴水,用硫酸铜擦,擦后如不变色,一般为不锈钢;如变紫红色,无磁性的为高锰钢,有磁性的一般为普通钢或低合金钢。 对于特殊性质的钢种,我们还需采取以下三种办法进行鉴别。
2、磨花鉴别,磨花鉴别是把不锈钢在砂轮机上磨,观其火花。如火花呈流线形,并有较多较密的节花,即为含锰较高的高锰钢或锰氮钢;如无节花即为铬钢或铬镍不锈钢。
3、退火法鉴别,冷加工的铬镍不锈钢,如有磁性,可取小块在火中烧红让其自然冷却或放入水中(退火),一般来说,经退火后磁性会显著减弱或完全消失。但有些铬镍不锈钢,如Cr18Ni11Si4AlTi钢和Cr21Ni5Ti钢,因钢中含有较多的铁素体元素,其内在组织有相当部分是铁素体。因此,即使在热加工的状态下也有磁性的。
检测标准
GBT 3280-2007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
GBT4237-2007 不锈钢热轧钢板
GBT20878-2007不锈钢 耐热钢牌号及化学成分
ISO898-1碳钢和合金钢紧固件的机械性能
GB/T6394-2002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
一、不锈钢牌号
按成分可分为Cr系(400系列)、Cr-Ni系(300系列)、Cr-Mn-Ni(200系列)、耐热铬合金钢(500系列)及析出硬化系(600系列)。
200系列:铬-锰-镍
201,202等:以锰代镍,耐腐蚀性比较差,国内广泛用作300系列的廉价替代品
300系列:铬-镍 奥氏体不锈钢
301:延展性好,用于成型产品。也可通过机械加工使其迅速硬化。焊接性好。抗磨性和疲劳强度优于304不锈钢。
302:耐腐蚀性同304,由于含碳相对要高因而强度更好。
303:通过添加少量的硫、磷使其较304更易切削加工。
304:通用型号;即18/8不锈钢。产品如:耐蚀容器、餐具、家具、栏杆、医疗器材。标准成分是 18 % 铬加 8 % 镍。为无磁性、无法借由热处理方法来改变其金相组织结构的不锈钢。GB牌号为06Cr19Ni10。
304 L:与 304 相同特性,但低碳故更耐蚀、易热处理,但机械性较差 适用焊接及不易热处理之产品。
304 N:与 304 相同特性,是一种含氮的不锈钢,加氮是为了提高钢的强度。
309:较之304有更好的耐温性,耐温高达980℃。
309 S:具多量铬、镍,故耐热、抗氧化性佳,产品如:热交换器、锅炉零组件、喷射引擎。
310:高温耐氧化性能优秀,最高使用温度1200℃。
316:继304之后,第二个得到最广泛应用的钢种,主要用于食品工业、钟表饰品、制药行业和外科手术器材,添加钼元素使其获得一种抗腐蚀的特殊结构。由于较之304其具有更好的抗氯化物腐蚀能力因而也作“船用钢”来使用。SS316则通常用于核燃料回收装置。18/10级不锈钢通常也符合这个应用级别。
316 L:低碳故更耐蚀、易热处理,产品如:化学加工设备、核能发电机、冷冻剂储糟。
321:除了因为添加了钛元素降低了材料焊缝锈蚀的风险之外,其他性能类似304。
347:添加安定化元素铌,适于焊接 航空器具零件及化学设备。
400系列:铁素体和马氏体不锈钢,无锰,一定程度上可替代304不锈钢
408:耐热性好,弱抗腐蚀性,11%的Cr,8%的Ni。
409:最廉价的型号(英美),通常用作汽车排气管,属铁素体不锈钢(铬钢)。
410:马氏体(高强度铬钢),耐磨性好,抗腐蚀性较差。
416:添加了硫改善了材料的加工性能。
420:“刃具级”马氏体钢,类似布氏高铬钢这种最早的不锈钢。也用于外科手术刀具,可以做的非常光亮。
430:铁素体不锈钢,装饰用,例如用于汽车饰品。良好的成型性,但耐温性和抗腐蚀性要差。
440:高强度刃具钢,含碳稍高,经过适当的热处理后可以获得较高屈服强度,硬度可以达到58HRC,属于最硬的不锈钢之列。最常见的应用例子就是“剃须刀片”。常用型号有 三种:440A、440B、440C,另外还有440F(易加工型)。
500系列:耐热铬合金钢。
600系列: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
二、不锈钢检测项目
物理性能:磁性能、电性能、热性能、抗氧化性能、耐磨、盐雾、腐蚀、密度、热膨胀系数、弹性模量、硬度;
成分检测:牌号鉴定、未知成分检测、元素分析、主成分鉴定
化学性能:大气腐蚀、晶间腐蚀、应力腐蚀、点蚀、腐蚀疲劳、人造气氛腐蚀;
力学性能:拉伸、弯曲、屈服、疲劳、扭转、应力、应力松弛、冲击、磨损、硬度、耐液压、拉伸蠕变、扩口、压扁、压缩、剪切强度等;
工艺性能:细丝拉伸、断口检验、反复弯曲、双向扭转、液压试验、扩口、弯曲、卷边、压扁、环扩张、环拉伸、显微组织、金相分析;
无损检验:X射线无损探伤、电磁超声、超声波、涡流探伤、漏磁探伤、渗透探伤、磁粉探伤
失效分析:断口分析、腐蚀分析等;